1月4日以来,周至法院分批组织部分驻村法官冒着严寒深入到楼观、竹峪、二曲等10个镇所辖社区和村组进行走访、座谈和培训,了解辖区群众的司法需求,查阅调解员的工作台账,并对辖区聘请的调解员进行了法律培训,取得了实效。
在调研走访中,调解员普遍反映自法院开展“一村一法官、一村一调解”工作机制后,深受群众欢迎,尤其是法院为调解员颁发了聘任书和工作牌后,有利于调解员们今后更好地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大部分调解员认为自身虽具有较强的“说事”和调解能力,但是法律基础知识较薄弱,希望驻村法官多指导和培训。有的调解员建议法院应对调解员进行工作量化考核,形成激励机制。还有的调解员建议法院应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严防违法调解行为的发生。驻村法官还针对调解员提出的司法确认程序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经调解员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申请法院司法确认可否不收取诉讼费等问题,耐心而细致地回答了群众的疑问。
针对调解员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周至法院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制定培训方案,以组织调解员到法院或各镇集中或分批培训、驻村法官上门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向调解员开放法院的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借阅室等形式,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严格按照制定的《调解员聘任和管理办法》、《调解员工作守则》等制度,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严肃调解纪律,确保调解行为在合法下运行。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对驻村法官和调解员分别进行工作业绩的测评和考核。
周至法院聘请的近500名调解员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是一批不穿法袍的“编外法官”,法院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使驻村法官与“编外法官”协力互助,在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强力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