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李翌平,系我院2010年省市法院统招分配的大学生,她当年10月份进院参加工作,该文是其工作一年后自己亲身的感受,文字朴实亲切,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后该文先后发表在《西安审判》2012年第1期,《西安日报》2012年3月2日第八版,现将此篇文章原文刊登,以飨读者。
没有光鲜亮丽,只有脚踏实地
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到了去周至县人民法院报到的日子。象征着向庄严威武、受人尊敬的法官成长之路迈出了第一步。当精心打扮后的我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和高跟鞋站在庭长面前时,庭长没有注意我的着装,却直接分配给我上班后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与本庭法官任老师一同下乡送达判决书。警车颠簸在泥泞的乡村公路上已经让我内心开始不断打鼓:“这法官的工作除了还有辆警车外怎么就剩下乡村土路上摇晃的狼狈呢?”,突然发现前面必经之路的桥断了,我以为只能调头返回了。只见法官任老师泰然下车往河中走去。我心中一惊:“莫不是还要淌水过河吧?”结果,在任老师的帮助下我提着高跟鞋颤颤巍巍过了河。终于踏进村子,却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的狗叫,仿佛全村的狗都从各家跑出来吠叫,对于天生怕狗的我来说简直是非人的折磨,失落之际更是多了一丝忐忑。终于经过深一脚浅一脚我们在地头寻找到了当事人,任法官认真地给他们宣读判决书,并对有关法律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对当事人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了中肯的建议。看着当事人满意的笑容和信服的目光,我之前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这就是基层法官,他们没有飒爽英姿,没有身着法袍在庄严的公堂之上宣读判决,也没有光鲜亮丽,只有脚踏实地。但正是那份体民恤民的情谊;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对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的耐心调解,在基层一线的默默坚守写就了司法为民四个大字。这一切感动了我,鼓舞了我,也让我懂得,尽管基层条件艰苦,工作琐碎,但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
在实践中学习 尽快提高能力
今天上班后一名中年妇女在我们办公室门口哭天喊地,我细细的听来,原来她是要求和丈夫离婚。当事人在走廊中细数丈夫的若干不是,并要求法官当天满足她的诉讼请求。我不知该如何劝解,只是一味地重复“你不要哭了,有话好好说”。正当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刘法官将当事人请到了办公室,只是几句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便安抚了当事人的情绪,指出了她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帮她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剖析,当事人的情绪渐渐得以平复。同时,将法院受案、审判工作的程序予以详细讲解,我不知道哪位妇女听了刘法官的一席劝导还要不要跟丈夫离婚,但我能看出来她走的时候眼里已经没有了刚才的仇恨。当刘法官送出当事人的那一刻,老法官的工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作风不得不让我佩服。调解工作的成功是耐心和技巧的结合,要求体贴当事人的焦虑心情,要求对法律的熟练掌握,要求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只有怀着一颗善良体恤之心才能发现心结,只有善于沟通才能打开心结,只有耐心真诚引导才能解决矛盾。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我的路还很长,但是我的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因为我的身边有这样优秀的法官老师和榜样。
一个故事,一种平凡,一份感动
上班一个月了,在法院我又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周至县百分之七十地区属于山区,对于住在山里的当事人由于交通不便,与他们见面沟通便成了问题,因此法官经常爬山,在没有公路的地方靠双脚爬山更是家常便饭。曾有一位法官骑车去山区送达诉讼文书,走到一半的时候,崎岖的山路,自行车没办法再前行,法官便徒步登山,爬到山半腰又渴又累,法官便扯着山上的榆钱树叶吃了起来……。初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象着当时滑稽场面,笑得前仰后合,但笑过后却是满满的感动。过去办案车辆不足,法官们下乡办案凭借的只是一双腿,或是一辆自行车。如此的工作环境,法官们依旧对工作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热情,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认真负责地办理案件。他们除了有一双粗糙的手,更有一颗善良、宽容、乐观的心,扎根基层,深入基层,主持公道,却从不计较对自己公平不公平。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都是成长
交通事故案件的判决总是很长,我在写完后就不想校对了,但却被庭长发现了很多错误,于是受到了庭长严厉的批评。我有点不服气,觉得就是几个错字之类的小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庭长仿佛看出了我的不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法院工作特别讲求细节,有时侯只是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重大的误解,并且,法律文书规范是对法律的尊重,不能当儿戏。”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泰山不拒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就其深。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要让干的事情有价值,不返工,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有细致、严谨的作风。法院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致,这不仅是自己工作价值的表现,更是一个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和尊敬。
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我的工作很辛苦但也让我满足,因为我有这样的机会学习和感动,践行一个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有这样的平台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和矛盾,用生命守候那杆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