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一村(社区)一校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又富有周至地域特色,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为实地了解我院“一村一调解”、“编外法官”、“青年法官护校园”等工作机制,从理论上深入挖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9月25日,市委党校马晓琴教授一行六人到我院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人员在副院长陈宇潮的陪同下,先后前往集贤镇兴隆村委托调解室、二曲镇镇东村委托调解室查看了调解工作室近一年来的工作运行情况,查阅了调解记录、调解协议、调解日志等工作档案,与我院部分驻村法官、聘请调解员和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交谈。调研组还在周至中学调研了我院“一校一法官”和“法治教育基地”等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与部分师生代表现场交流。
调研组的专家认为,“一村(社区)一校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机制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地域特色,周至法院进行了艰苦努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运行情况看,效果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挖掘、探索和持续推进。周至法院还能将推进该项工作与当前开展的“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了庭审下乡、集中培训调解员、邀请调解员到法院参观学习、征询群众意见、法官进校园等多项活动,体现了周至法院充分发扬民主司法、积极践行群众观点的工作思路,也是走实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调研组表示,此次调研活动收获很大,为深度研究“一村(社区)一校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素材,下一步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深挖,并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