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周至法院建立“一村一调解,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以来,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总计建立了22个“法官工作站”和“委托调解站”,346个“法官工作室”和“委托调解室”,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起,成效显著,受到全县群众的赞誉。为了扎实落实这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周至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结合中院提出的“万名群众观庭审、评案件、提建议”活动的指导思想,今年9月份以来,周至法院集中开展“案件审理进村、法律宣传到户、意见征询到人”活动,以此活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并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2012年,被告陈某朋友急需用钱,委托陈某给其借款,陈某向原告杨某说明情况后,杨某愿意借款,但由于杨某不认识陈某的朋友,愿意借款给陈某,让陈某写借条,陈某同意后写有借条并约定了利息及还款时间。借款到期后,陈某朋友将钱及利息一并还给了陈某,但由于杨某曾欠陈某1万元至今未还,故被告陈某至今未向杨某偿还其朋友所借欠款。杨某因此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陈某偿还借款及利息。
法庭经过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当庭调解、最终陈述等环节,因双方分歧较大而宣布休庭。庭后,法官将联系调解员进一步调解,争取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为了扩大现场庭审的辐射效应,县法院还将法院工作及重点活动展板12块摆放到庭审现场,引导群众参观并予以讲解,发放平安创建宣传材料和征求意见表,增强普法宣传效果。为了加大对镇、村委托调解员的业务培训,邀请镇内20 名调解员现场旁听,直观感受庭审活动,提升调解员对调解技能、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每年的这个季节恰逢我县猕猴桃收购的高峰期,“民间借贷”现象十分凸出,在此背景下,周至法院及时组织法官干警,走进村庄,通过现场庭审,增强广大果农和群众们关于民间资金拆借的法律知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法官就在自己身边、法律就在自己身边、公正就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