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市中院审判管理通报快讯,2013年度全市法院审判执行绩效联评考核,周至县法院喜获全市第三名,这是上级法院新的考核机制实施二年来我院第一次获此荣誉。
2013年,周至法院不断强化审判管理,注重从制度上明确职权职责,规范约束审判执行行为,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工作机制,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一是构建专业审判模式,使其成为提升审判质量的助推器。为统一裁判标准,提高案件质量,我院先后成立了劳动争议案件、土地承包案件、交通事故案件3个专业化合议庭和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用专门机构,专业人才,打造“精品案件”。全年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9件,土地承包案件21件、交通事故案件110件,未成年人案件22件,所有案件无一上诉、上访。
二是建立“三评查”和“三优”案件评选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裁判文书制作规范》、《提升审判执行绩效工作实施意见》等10多项审判管理制度,加强对庭审质量、案件质量、法律文书评查的管理,按期通报评查结果,对全年“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优秀案件”进行评选表彰,进一步树立了法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全年审执结的2350件案件逐案进行了评查,对10件案件进行庭审观摩评比,通过评查评比,找差距、补短板、练真功、求实效。
三是接受监督,推进审判工作公开公正。牢固树立监督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指导。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参与庭审和执行活动,让司法过程更加公开,更加透明。全年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81人次,邀请参加庭审观摩、参与执行等活动35人次。
四是完善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实行全员全方位考核。制定了《审判管理绩效考评办法》,实行指标到人,责任到人,通报排名,奖优罚劣,该考核制度为法院管理的科学化,案件质量的标准化,审判行为的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全市审判执行绩效考核是依据省法院制定的《案件质量评估办法》,该办法是一种全新的审判执行绩效考核新机制。考核指标分为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三大指标,具体细化为二十六项。中院审判管理通报特别指出:周至法院采用发改案件逐案讲评分析制度,2013年案件质量提升明显,全年的发改案件数及立案变更案件数不足十件,案件质量和效果已位列全市前列。
面对成绩,我院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针对不足,我们将迎头赶上,今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