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一墙争老积怨亲兄弟反目成仇 群众评议化干戈彰显司法温情
作者:王党民  发布时间:2014-11-10 09:55:13 打印 字号: | |
  “作为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你们俩个也都近80岁的人了,土都埋到脖子上了,就为一个界墙,争的寻死灭活,也不怕相邻笑话,相互都让一步,把事情结束算了,再别折腾人家法官了,人家先后多次来村上调解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们两家的事能不伤和气的解决,你们两也手按心口想想,对得住人家法官吗?”

  “村长说得对着哩,你看你弟兄俩,以前你们都闹了半辈子了,怎么老了老了,却还这么糊涂,就为这芝麻点事,还打官司,你们不为自己想,也该为后背儿孙想想,为这点事弄得两家再结怨,值不值,人家法院都能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多次下来调解,你们却不领情,要我说干脆也别折腾人家法官了,让人家叫挖掘机直接把墙挖倒算了。”

  这是周至法院在一起执行案件现场组织的一场警示教育和群众评议会。案件是这样的:2013年,李某某以建房遭到相邻的其兄阻挠为由,诉至法院,法院依据国土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判处李某某在自己宅基地内建房,其兄不得阻挡。判决后,其兄不服,上诉至西安市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李某某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鉴于本案双方当事人的特殊关系,考虑到亲情和被执行人年事已高等身体原因,以化解矛盾修复兄弟亲情为目标,多次联系村组干部和当地政府做双双思想工作,但因多年前被执行人建房时申请人故意阻挠刁难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怨,被执行人坚决不予配合,并扬言只要法院强制执行,他就服毒,死在执行现场。而申请人李某某多次找执行法官,并威胁法院再不执行就上吊一死。

  一个要上吊,一个要喝药,一个74岁,一个78岁。严峻的形势摆在法院面前,该如何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及时化解此起纠纷,既维护法律尊严,又修复兄弟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摆在了执行法官面前,为此执行法官数十次深入执行现场,邀请村组干部、党委政府联合调解,通过庭务会、执行局务会研究,并向党组作了专题汇报。针对这一情况,刘群院长当即要求执行局拿出具体方案,在能和解的情况下尽量和解,消除兄弟隔阂,多为群众着想,及时执结案件,确保群众及时搬进新房,温暖过冬。为落实刘院长的要求,执行局及时研究,决定现场召开“法制教育暨群众评议会”,以案说法,将法律和乡规民情结合起来,让群众评判法院执行工作,畅谈对本起案件的看法和意见,通过群众帮教的方式,促使一对兄弟能互谅互让,修复亲情,握手言和。为了确保评议会效果,周至法院做了充分的研判,审委会上讨论方案,并邀请西安中院执行局、县人大、县政协、县检察院和当地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召开案情分析研判会。

  11月6日下午,按照预先安排,法院法官、媒体记者、县人大、县政协、县检察院和当地党委政府、村组干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本村群众准时在案件现现场召开评议会,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谈论对本起案件的看法,村民更是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简陋,气氛热烈。通过现场群众讲,村组干部和法官耐心做工作,被执行人态度有了明显转变,首先表示以前的恩怨不提,愿意和解,申请人也表示愿意向其兄长就自己以前的行为诚心道歉。随即兄弟俩握手言和,群众拍手称赞。为防止事态变化,执行法官邀请村组干部以及兄弟俩依照判决当场定界放线,安排工人即日开工建房。至此,一起宅基界畔纠纷得以化解,兄弟俩50年的纠结得以平息,亲情得以修复。

  在场群众纷纷表示法院这种让群众参与发表意见的执行模式好,在教育被执行人的同时,更能让群众学到法律知识,感受法院工作,希望能进一步推广并予以坚持。
责任编辑:王党民
联系我们

地址:周至县环城南路西段(县城南大门向西200米)     立案电话:029-87181016     综合办公室电话:029-87181080     传真:029-871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