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
——周至三中法治第一课
作者:何文涛  发布时间:2014-11-17 15:19:14 打印 字号: | |
  近日,周至法院执一庭法官为周至三中师生讲述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

法官从大家熟悉的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中国建立之时也制定《政协纲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史实。每当朝代更替之时,执政者首当其冲要颁行法令(立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目的无疑确立制度、稳定秩序、恢复生产,一句话,就是要“定分止争”。

  法官引用学生课堂所学《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赤壁赋》(“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恶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等内容得出法律简单说就两个字——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法官进一步讲述法律规则包含的价值,从商鞅之死与苏格拉底之死讲到法学历史上的“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之争。从“法国大革命”和“中国文化大革命”出发得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并遵守,要不,你制定再好也是废纸一张。

  法官从美国的“米兰达规则”讲到沉默权,从中国历史上的刑讯逼供讲到现在的《刑事诉讼法》,得出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到中国平反冤假错案,得出为什么要坚持“无罪推定”与“疑罪从无”。

  法官从案例出发告诉大家保护证据的重要性,从秦腔《三滴血》、热播剧《甄?执?返窝?榍壮龇ⅲ?驳轿颐窍衷谕ü??NA检测来进行亲子鉴定,以及通过测谎仪判断口供的真实性,现代及未来科学技术的运用可能使法律事实无限接近客观事实,但是也只能是无限接近。讲述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别。

  最后,法官从中国历史上的领事裁判权谈到现代法治的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正义。以及我们国家《宪法》确立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告诉大家,一定要有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敢于说不,要勇于维权,你们是独立、平等、自由的。权利都规定在法律上,怎样才能不让他躺在法律上睡大觉,需要你们去实践、去奋斗,为权利而奋斗。并告诉大家,你们的世界,不仅是雨果的“悲惨世界”、牛顿的“机械世界”,更应是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大家应该改变对法律的看法——法律是你最重要、最有用的朋友。“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责任编辑:何文涛
联系我们

地址:周至县环城南路西段(县城南大门向西200米)     立案电话:029-87181016     综合办公室电话:029-87181080     传真:029-871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