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上午九点,由孟雅玲庭长主审、代理审判员闫雪娇、人民陪审员刘国栋参与审理的刘某诉董某的离婚案件在周至法院正点开庭。这是我工作以来正式接触的第一个婚姻案件。庭审之初,男女双方相互指责对方的过错,对生活细节更是记叙得头头是道,旁观席上的双方父母控制不住情绪,不时大声来上一句冷冰刺耳的话语,整个审判庭里弥漫浓浓的火药味。
在对男女双方婚姻有了大体的了解后,孟庭长考虑孩子今年才两岁的实际情况,决定携全体成员竭力挽留这段婚姻。孟庭长问道:“你们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与对方结婚?”男方仿佛回忆起当初恋爱时的场景,逐渐平静下来,淡淡地说道:“我觉得她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女方说道:“我当时认为他为人礼数周到,忠厚老实。”孟庭长说道:“看来你们的婚姻是有感情基础的,这个很好,现在你们提出离婚,有没有想想孩子的将来?”之后对离婚后可能给子女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家庭矛盾让他们争红了眼,但是想到子女的健康成长,男女双方不由冷静下来,同意暂时停止指责,平息抵触情绪,在合议庭的带领下查找家庭矛盾的根源,共同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合议庭耐心细致的劝说,男女双方达成了一套化解矛盾、适合家庭相处发展的方案。最后合议庭劝戒男女双方父母慎重对待子女婚姻,从长远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庭审结束之际,男方主动承认错误并做出承诺,女方接受了道歉,当庭提出撤诉。男女双方一起向合议庭致谢后离开了法庭。看到又一个走向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孩子又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天真无邪的成长,合议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深感欣慰。孟庭长开心地说:“又是善事一件”。
在这个案子里,我听到了最朴实无华的真理:“家庭是个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水清无鱼,理清情输”,“家和万事兴”,“轻易不要说出离婚这两个字,很伤感情”。这对我的工作乃至生活都很有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每次提起与婚姻有关的事来,我都会不由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我见过对婚姻最真挚的描写了,是苏轼在亡妻王弗去世十年后所做,可见一代文豪对亡妻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诚然在婚姻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实也是正常的。作为男女两方在面临矛盾时要珍惜缘分,多想多念对方的优点和好处,学会包容,反思自身不足,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想这才是婚姻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