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周至法院秦岭法庭法官何有涛驱车来到了楼观镇某村调解一起长达三年的合同纠纷案。
原告刘某、李某和五被告合伙做生意,被告在原告处采购了一批纸箱,至今未支付纸箱货款1万余元。因合伙人之间起纠纷,后来纸箱都没有使用,货款就一直未支付给原告,原告曾几次来试图拉走纸箱未果。无奈,将五被告一同告到法院请求判决赔偿损失。
拿到案件后,何法官与五被告逐一进行谈话,对案件事实基本把握,提出了一个初步调解的方案,原告有意拉走纸箱,五被告也均同意退还所有纸箱。既然双方同意,为何原告总是拉不走纸箱呢?
调解刚开始,纸箱库房房东朱某却提出当初只是帮五被告暂存纸箱,但这批纸箱因故 放置了三年之久,五被告应支付朱某库房储存费。清点纸箱的过程中,又发现纸箱缺失400余件。五被告纷纷表态,原来就同意把箱子拉走,箱子各方都没使用,如今箱子丢了、库房存储还产生了费用,三年了事儿都说不清了,各方都觉得不是自己的错,不愿意承担赔偿。纸箱显然无法拉走,协商陷入了沉默。
何法官考虑到如果当天纸箱不拉走,搁置的时间越长,原被告的损失将会越来越多。合伙案件中,合伙人的心思想法一旦不一致又不明确表态,隔阂缝隙便会产生。因此,敞开天窗说亮话,才能透透彻彻对症下药,找准位置化解矛盾。何法官最终决定背对背调解,和当事人逐一做工作,充分了解各方心里想法后寻找突破口,从中寻找一个妥善赔偿解决方案。在33度的高温天气下,何法官奔波在二原告、五被告、房东之间释理说法,当事人被法官的认真敬业感动,五被告同意共同承担房东和原告的损失,纠纷最终得到了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