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是一名专家型的法官;
她刻苦钻研法律十余年,进入周至法院七年,一头扎进基层法庭近五年;
她曾一天写六个判决书,平均月接待当事人二十余次,开庭次数高达十五次,结案数年年递增;
她就是驻扎在周至县法院终南法庭的女法官—别致。
她名叫“别致”,她的风格也很“别致”。
她的家在距离终南法庭八十多公里的西安,因为路途遥远,每天天不亮她便得告别熟睡中的幼儿,起身搭乘第一班大巴车赶赴单位,一年来清晨傍晚的奔波,她早已是大巴车的“熟客”。在这段家与单位之间往返近四个小时的路途中,她不舍得浪费时间玩手机或补觉,翻开随身携带的书本,上面圈圈点点,都是她做的笔记……车上是她难得宝贵的独享时光,她也是这车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基层法庭的日子大多平淡清苦但又充实忙碌,每天接触的最多的是农村普通老百姓,解决的也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家庭邻里纠纷。面对日益增加的案件量,她必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压缩自己的休息娱乐时间,保证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工作,才能赶上回家的末班车,陪伴孩子和家人。
为了给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田间地头上都留下她匆匆的足迹;为了高质效办结案件,清晨午间的办公室里都留下她伏案疾书的身影。她总是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耐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不厌其烦的为当事人析法明理,即使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也总是遵循自己的“棉花”原则,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凡是有一丝希望,她都不放弃调解,争取让原被告达成和解。
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助理审判员一路走来,她没有自恃优越感,更没有抱怨和牢骚,而是始终怀揣一颗赤诚之心,默默扎根基层数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她用自己勤勤恳恳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热情捍卫着心中的信仰和神圣的天平。
她是法官,断案明理不输须眉,用自己的细腻、“柔性”的角度和独特的风格来赢得群众的一致认可;她是母亲,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母爱;谈起工作她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谈到孩子她却红了眼眶……
也许我们身边还有更多像别致这样的基层女法官,她们的日常也许是一手抱孩子,一手写判决;一手拿锅铲,一手翻案卷;对她们来说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信仰,一边是希望,她们一直坚持努力在家和单位、孩子和工作之间寻求平衡,希望达成双赢。
她们是风雨中的彩虹,是不屈不挠的铿锵玫瑰,是家庭和法院不可或缺的“半边天”,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女法官的巾帼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