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周至法院,紧张而忙碌。
面对两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2年春节后,周至法院便进入了开年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节奏,2月份周至法院各法庭线上、线下庭审安排的满满当当,这其中便有300案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件。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进,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同样也有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和暂停。
培训退费引争议 相继立案300余件
2021年12月,学生家长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周至县某教育培训学校退还补课费9000余元。随后的几天里,多名学生家长纷纷来法院立案,被告均为周至县某教育培训学校。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补课费无法退款,学生家长就退款事宜与该教育培训学校多次沟通无果后,遂来法院相继立案300余件。
统筹疫情有序推进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统筹好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推进庭审进程,早日解决好当事人急难愁盼的问题,周至法院高度重视,启动“双减”案专班,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制定集中推进方案,并对该类案件涉及诉讼主体、事实证据、双减政策、合同解除、违约责任、法律适用等程序及实体问题进行充分研究,为类案公平公正统一裁判量好尺度。
“线上+线下”诉讼相结合 智慧法院来帮忙
疫情反复变化,如何保证300余案件的安全、顺利开庭?周至法院从送达、开庭、宣判三个不同阶段逐一攻克,汇总梳理、妥善排期、反复沟通,灵活采用因地制宜、因人调整方式:一方面,尽可能采用人民法院电子送达平台、微信、电话、邮寄等"线上"送达方式,最大化实现“无接触”送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开庭的“线上”诉讼方式,结合法院“线下”庭审,最大化同步推进。为“线上”开庭保障法官、原、被告当事人等三方畅通的技术环境,为“线下”开庭打好坚实的疫情防控安全基础。充分运用智慧法院灵活多变的诉讼方式下,周至法院将近300余教育合同纠纷案件在10天内集中进行了开庭审理,有效推进了案件的及时审理,做到了防疫办案两不误。
日前,周至法院已对上述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
近年来,为持续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下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周至法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以科技助推审执速度,此次300余案的顺利审结,是周至法院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生动缩影,也是新时代法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今后,周至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运用市法院“1863”工作法,坚持把高效、及时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矛盾纠纷摆在第一位,围绕建设“业务强院”,竭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推进法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