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周至法院始终牢固树立新时代少年司法理念,坚持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依托法院“关注成长 呵护未来——青年法官护校园”活动,主动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起源篇:寓教于审,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
2013年,周至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简称少年法庭),坚持寓教于审、定期回访的工作模式,未成年人案件实行圆桌审判,对每一起案件做到庭前重调查、庭审重教育、庭后重回访,确保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教育。2019年内设机构改革,周至法院将涉少刑事、民事案件分别由刑庭、民二庭组成未成年人案件专业化合议庭进行审理,落实未成年罪犯档案封存制度,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给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成长篇:三翼齐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12年6月,周至法院联合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构建联动法治教育机制,在全县初、高中范围开展“关注成长 呵护未来——青年法官护校园”活动,指派青年法官担任全县各初、高中的法治副校长,通过创建红领巾法学院、现场开庭、拍摄法制微电影、法制征文比赛、法制演讲比赛、编纂法律读本、举办法院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取得了全县师生的广泛好评及良好的社会效果。
十多年来,周至法院不断挖掘法治教育广度和深度,在法治教育中融入政治教育和德治教育,形成政治、德治、法治教育“三翼齐飞”新形态,推动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延续家风传承、筑牢守法防线,持续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加强政治教育,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今日中国之希望,全在我少年”,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对此,周至法院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法治第一课当中对教育学习内容进行了扩充,进一步融入政治教育,主要以爱国、爱人民、爱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党为切入点,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爱党的政治情怀,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不断增强青少年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递爱国情怀、播散法治种子,珍爱和平笃行法治。
(二)加强德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家庭风尚浸润着每个人的成长历程。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在立法层面平衡与协调了家庭教育的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周至法院及时调整教育方向,适时融入德治教育,以优良的家风家教,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和睦邻里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做好优良家风家教的体验者、实践者和传承者。在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终南法庭“七色光”法治小分队联合县检察院、基层司法所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家风、校规、道德为切入点,从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责任、内容、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向家长们宣讲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法律知识,生动阐释如何“依法带娃”。
(三)加强法治教育,以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茁壮成长
1.开学第一课,用法治之光护航青春路。十年如一日,法治第一课已成为周至法院法治教育的“规定动作”。每年的9月1日,开学法治第一课都会在全县34所中学同步启航,青年法官深入学校宣讲法治课,并担任新学年法治副校长,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指导,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2.红领巾法学院,把法治的种子埋进学子心田。近年来,周至法院分别指导周至县七中、马召知行小学、育英学校、哑兴小学、楼观新镇小学、二曲街道中心校等多所学校开展“红领巾法学院”创建活动,以沉浸体验、情景学习的方式,潜移默化向学生们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周至县育英学校、马召知行小学荣获西安市首批“红领巾法学院”称号。此外,周至法院还联合楼观新镇小学,参加全国首档《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拍摄,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荣誉感,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3.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佑护未成年人成长每一步。周至法院举办“法院开放日”、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普法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学习感受法律案件、法院文化、法治事业,增强实践参与感。同时,刑事审判庭依托审判,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刑事案件进行庭审直播,通过以案释法实现普法教育常态化。
4.创新普法举措,织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到法治教育,周至法院多措并举,持续创新载体,织牢、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一是自编自演拍摄法治微电影《凋零的花季》和《那年我们十四岁》,法官、学生本色出演,取材于审理的真实案例,故事情节细腻、人物性格形象生动,影片在各校放映后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喜爱和肯定,取得较好的教育意义;二是自编法治读本《法祐校园 筑梦飞翔》,将真实案例、“法官护校园”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法治微电影观后感获奖征文等内容汇集成册,以漫画、剪影、散文等形式向学生们更形象、具体地传递法治理念;三是精心编撰初高中《中学生法律知识100问》,将审判案例、青少年常用法律知识,汇编成题,以问答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法律知识;四是举行全县中学生法律知识考试,将法律知识纳入到中学生的必考科目,织密、织牢普法网,携手校园共同拉起法律安全网。
升华篇:全域普法,“青年法官护校园”活动效果显著
2012年“青年法官护校园”活动启动以来,周至法院开展了“法官进校园”活动400余场,法治宣讲500余人次,发放资料70000余份,受教育学生70万多人次。该活动被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进行了持续报道,先后被团中央、中央综治办评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奖”,获共青团省委的“陕西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银奖,被西安市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活动深受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赞同。
活动以来,周至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持续下降,案件数由2012年的32件下降至2019年的3件,且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每年平均不到三件。2022年截至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仅一案一人。该项活动的开展对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周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望篇:部门联动,实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再起航
2022年8月,周至法院“关注成长·呵护未来”法治教育机制将法治教育从“单一拓展”向“多元整合”转型,形成了各政法部门专业助力、县教科局协调配合的推进路径,通过组建“普法精英汇”固定法治副校长,实现了全县155所学校法治教育全覆盖,进一步推动了全县法治教育的体系化、精准化、高效化新发展。
同时,周至法院成立“法官园丁辛燕工作室”,青年法官辛燕及其团队用自己的努力与温情,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全方位的司法保护。法官园丁辛燕工作室的成立,是第二个十年计划的新开端,是持续深入推进“关注成长 呵护未来——青年法官护校园”工作机制的新载体,是进一步在法治教育中融入政治教育、德治教育的新思路。辛燕工作室将结合我县青少年法治素养现状,不断创新校园普法活动形式,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为全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新的司法力量。